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具有“社会-技术”双重属性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大厦”)都根植于电子政务生态环境这一 “土地”或“基板”之中,离开或缺乏电子政务生态环境的强力支撑与支持,任何子系统都将面临“坊塌”的危险。显然,需要把每个子系统“脚下”影射到的那块“基板”或“土地”归入到该子系统内一并研究,即坚持“机械方法”与“生态方法”相结合。
0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图2-5所示的政务知识链是贯穿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建模的中心主线,知识链各结点间的顺承与反馈关系决定了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依赖与制约关系。例如,知识获取与表示子系统对不同类型政务知识资源所采取的不同表示方法,将决定知识存储子系统中的相应知识子库类型,而具体的政务知识存储与组织策略还要依赖于政务知识应用子系统知识检索方法与效率的反向要求。如果将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中的每个子系统看作一座结构合理、功能优良的“大厦”,则整个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则可看作由诸多“大厦”组成的“建筑群”。其整体性能不仅取决于单座“大厦”的结构与功能,还取决于各座“大厦”之间的协同与整合机制;换言之,取决于政务知识链各结点实现机制的整合程度与协同特征。
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系统要素与结构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其规划与解决方案的多样性。电子政务协同要实现对政府组织政务知识过程的完备支持,从而真正成为电子政务赖以实施的有效依托平台,需要针对不同系统要素类型与结构特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方案间的互补与协同,实现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的全局目标。例如,对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内不同类型的知识资源,采取不同表示方法,并研究相应的知识求精技术、存储结构与组织策略;通过自动化程度不同的三种知识获取方式间的协同工作,缓解政务知识获取瓶颈。
(⑴人既是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的实施主体,也是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的实施受众。人的活动贯穿于整条政务知识链的各个结点,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的每个子系统的功能实现都离不开人的有效参与。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必须对此给予关注,通过对其“社会”属性的规划与设计,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改进人和技术系统间的整合与协同特性,进而提升电子政务协同的应用效能。
〈5〉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对电子政务知识资源中的隐性知识载体一一电子政务实施受众与一般行政员工,不仅仅通过“外显化”过程获取其所提供的显性知识,更要关注其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并对此进行有效管理。
(未完待续) 声明:部分资料来自合作媒体及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关键字:知识,电子政务,子系统,政务,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