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推向深人;同时,社会各实体间的协同工作得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性能得以不断提升。不过,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这种“整体趋良”的背景下,不同国家或地区因其发展水平差异,其所面对的信息资源环境也有所不同,甚至相去甚远。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电子政务前,需要对本区所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环境展开全面、深入地调研与分析,并针对具体的环境特征制订切实有效、高针对性的环境匹配与培育方案。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环境也在持续优化。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策略的促进下,政府组织内部以及广大社会实体的信息化进程在快速、有效推进。数据库资源是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信息资源环境的重要组分。如今,随着国家各项“金”字工程的不断丰富和深入,一些对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影响重大的数据库相继建成,并不断完善;在相关领域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政务数据采集、整理、加工、存储、检索、传播、更新与备份等的良好机制。据报道,中国政府目前建设并维护着3000多个大中型数据库,政府拥有或控制的数据量已经占社会有效数据总量的2/3以上。这是中国电子政务系统信息资源环境发展演化的可喜局面。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的信息资源环境建设仍然存有许多不足。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依旧是社会信息资源的整合性能较差,社会数据资源的部门化、条块分割症状明显。部门利益驱动下的信息化建设导致一些相互具有密切联系的数据资源被分割在不同部门的数据库中,数据难以共享且彼此间一致性维护十分困难,甚至矛盾重重,严重阻碍了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效果。例如,有业内人士披露,当前国内税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统计部门都各自建有基本法人单位数据库,然而3个部门各自的数据采集渠道不同,数据库分别独立建设、独立维护、少有沟通,以至于当南方某发达城市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其下属的上述3个不同部门提供全市上一年度从事信息技术的企业数量时,不同部门给出的数据竟然出现2倍以上的差距。如此环境下的电子政务系统,其实施与应用的有效性必然大打折扣。可见,促进政府组织内部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建设,进一步培育和改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环境,任重道远。为此,中国政府已决定加大对现有数据库及其系统的整合力度,并力争重点在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4个基础数据库上取得突破,在数据交换、数据库共享的管理制度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显著进展;同时,中国政府还将在税务、审计、海关、公共财政、金融监管、公共安全、社会保障、产品质量监督等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方面加大投入,以期建立起功能完备、结构优良的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
另外,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电子政务系统所面对的信息资源环境不仅包
(未完待续) 声明:部分资料来自合作媒体及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关键字:数据库,环境,电子政务,部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