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式中,各三个测度维度的权重…0 二 1,2,3〉可由领域专家直接给出或通过多评估主体分别赋值后取加权和的办法得到。
需要指出的是,政务知识可得度评估只是政务知识辨识过程中的可选环节,是在面临政务知识可得性疑惑时的决策工具,并不是必需的工作步骤。此外,并非所有可得度低于设定阈值的政务知识都采用直接替代策略;可得度低于设定阈值的政务知识所占比例表征了组织面临知识落差的程度,比例越大表明落差越大。当企业感受到知识落差压力时,政务知识管理团队应会同政府组织内的一般职员分析、寻找产生落差的根源,并制定针对性措施,以期尽快弥合其知识落差。可得度评估的意义不仅在于使政府组织对欲获得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在于它对后继获取策略的指导作用。
4.2政务知识获取
长期以来,知识获取 1 10 16(186 &;以)一直被视为所有基于知识系统(包括―和电子政务系统)的瓶颈( - )所在。足够有效的知识库存是包括电子政务系统在内的所有基于知识的系统工作效率和有效性的基础保障,知识获取瓶颈则严重束缚了系统实施效益。本节我们将就知识获取问题展开深人探讨。
主客观双方面因素导致了知识获取的低效率,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人类认识能力与表达能力具有天然的局限性,即便经过后天的不断发展与提升,人类的认识与表达能力也仍然处于向全面认知客观世界所需要的能力极限逼近的过程中。如此,导致认识论意义上的知识范畴几乎永远是本体论意义上的知识范畴的子集。此外,知识本身存在的精确程度、明晰程度差异也导致知识主体在知识表述,尤其对隐性知识的提取与格式化方面的固有障碍。
0知识获取策略与方法技术的不成熟、不适用,使其对知识获取的辅助与指导作用未能得到较好发挥,甚至造成了所获取的知识间出现矛盾、蕴涵、冗余等问题。
知识系统维护与知识获取工作通常没有从事物理业务的人员参加,而仅由知识工程师单独承担;并且,知识工程师与掌握实际业务知识的一线职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不能较好地把握业务知识的特征与内涵,从而影响了知识获取的效率和有效性。
〈4〉现有1 18与电子政务系统实施通常没有设置有效的知识辨识环节,知识获取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和适宜性,也是导致知识获取瓶颈的主要原因。
〈5〉在第三章“知识贡献激励机制” 一节,我们列举的传统企业内部存在
(未完待续) 声明:部分资料来自合作媒体及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关键字:知识,获取,政务,落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