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系统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子系统的索引表实现,亦即通过系统索引表完成110到310的映射。如此,能够解决各个任务包的多个子系统的执行序列( !)序列)就形成了原问题的一个求解方案。实际工作中,由于见83的多解性以及由于大多行政管理部门早前建设的各政务管理子系统在分析、设计时缺乏统一规划,彼此间可能存在功能上的重叠,导致同一复杂问题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案,必要时通过寻优算法确定最佳解决方案。显然,该层次知识集成的结果方案可看作松絹合的]V[人8 (随11丨-喂III 3户16111〕。关于咽01间交互的共同通信语言(如叫灿、八或者?1?八八等),将在下一节讨论。
知识应用系统层次的政务知识集成关注的焦点在于既定政务管理主体现有各知识应用子系统的问题求解能力,对各个子系统的知识库未作处理。因为,这一层次的政务知识集成是在电子政务系统知识库层次的知识集成后,亦即在解决了前述各异构知识子库间可能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知识主体层次的集成是“面向对象层次”的政务知识集成的最高层次。其原因在于:其一,每个政务知识应用子系统都对应特定问题求解领域,而每个问题求解领域都对应于特定的政务知识主体,可能是某个人、某个团队,也可能是某个行政部门;其二,特定主体对应于政务管理系统内的特定知识以及相应的知识应用子聚统;其三,知识主体本身处于非编码知识载体的地位;其四,知识只有经过知识主体主观的施动作用才能实现向价值形态的转化过程。
知识主体层次的政务知识集成应坚持的基本思想是:在某一知识主题、知识项目目标导引下,采用见63方法将知识主题、项目目标进行分解,直到每一个任务包都对应于能够胜任的人或团队。这一过程可以借助电子政务系统专家定位器的支持来实现。每个任务包所需要的知识以及相应的支持系统由其所对应的主体(人或团队)通过映射自动带入。该层次的知识集成在知识库层次的政务知识集成和知识应用系统层次的政务知识集成基础上进行,对于异构知识与系统间协同问题不再考虑,而将重点放在相关知识主体间的协同上。同一知识主题、知识项目下的知识主体由具有特定技能、能够完成某项专职工作的人员组成,这需要组织结构、行政文化、激励机制等电子政务生态环境的支持。
5.3政务知识集成相关技术
前已述及,政务知识集成相关实现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间接集成技术和直接集成技术。间接集成技术不进行异构知识或政务子系统间的直接转化,而是以公共知识模型和共同通信语言作为接口(桥梁〉,从而实现不同政务知识子库与政务子系统间的集成与整合目的。直接集成技术则通过相应异构知识间的转化技
(未完待续) 声明:部分资料来自合作媒体及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关键字:知识,政务,集成,子系统,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