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度结果特征,并将其反馈给被调研的主体对象以及相关咨询主体,向其征询相关建议或意见,同时草拟绩效测度报告。当相关建议或意见已经全部汇总上来后,参考并借鉴其中的合理部分,对草拟好的绩效测度报告展开完善与修改工作。在最终的绩效测度报告中,一定要明确指出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清楚导致问题或不足的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建议。尔后,向既定政务管理组织提交绩效测度报告;同时,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成因分析以及建议方案再行成文,反馈给相关责任主体,以指导其改进与完善工作;最后,回顾本次绩效测度全过程,总结经验、分析不足,为进一步改进下一阶段绩效测度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奠定基础。
9~ 3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绩效测度指标体系
结构完备的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绩效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在图9-1所示的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绩效测度的完备架构的导向下展开,在图9-2所示的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绩效测度域的约束下实现。
久玉1 “结果”型测度的经济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是衡量资源投人与成果产出比的基础性指标。虽然政府部门不像企业那样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运作目标,但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的实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有必要对其经济效益进行测度,以便给社会公众(尤其纳税人〉一个交代。当政府征集并耗费了取自社会公众的巨额资源(主要表现为税收收入)时,它就有义务向社会公众输出在既定投入下数量尽可能多(对应于单位资源投入的“效率”)、质量尽可能高(对应于成果产出的“有效性”)的公共产品(公共管理与服务当然,在“效率”维提升经济效益也可以描述为:在取得同样数量的成果产出的条件下,资源投人要尽可能的少。
可见,对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经济效益的评价不能仅仅着眼于“产出”的数量与质量,还要关注投入方面的实施成本问题,并最终归一化为无量纲的“投人产出比”。如此,虽然不同级别、不同区域政府部门间的电子政务实施存在差异,其知识管理在单一的投入或产出方面差异明显,但通过将各自的经济效益归一化为“投入产出比”,就具有了横向比较的合理性以及比较意义。另外,以单一的“投入产出比”作为经济效益的最终量度,与前文提到的“简单实用”的测度原则是吻合的。
“投人产出比”是一个复合型指标,是指标树中的内部结点。其直接后继结点有二,即表征电子政务知识管理投人的“实施成本”以及表征电子政务知识
(未完待续) 声明:部分资料来自合作媒体及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关键字:测度,绩效,电子政务,经济效益,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