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在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中,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完全控制的,个人和企业不能改变货币供应量。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货币供应量并不完全是中央银行可以操纵的外生变量,相反,它是一个受经济体系内诸多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内生变量。第一,金融媒介的创新可以动用闲置的资金,节约头寸,改变货币流通速度,即使中央银行只是部分的提供所需货币,金融创新也可以相对地扩大货币供应量;第二,现代金融体系中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拥有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因而可以扩大货币供应量;第三,除了银行信贷以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创造非正规形式的货币进行支付,甚至通过不履行偿还义务创造出“非自愿”的商业信用来扩大信用规模,支付投资项目;第四,银行的负债是由银行的资产决定的,只要有贷款需求,银行就能提供信贷并通过货币乘数创造出存款货币,致使货币供应量扩大①。
从货币供给来看,由于货币供应量具有内生性,中央银行只能对作为货币供应量构成部分的基础货币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因而对货币总量只有部分的控制能力。
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不仅要调整货币数量,更要重视对利率的调节。利率是货币政策中影响产出和就业的主要渠道。
3’菲利普斯曲线
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八.I 基于对英国货币工资变动
率和失业率的统计观察,于1958年提出了名义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英国1861—1957年几个不同时期的名义工资率与失业率的函数关系显示为一个向下倾斜的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这表明,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会下降;而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
①关于新古典综合经济学派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更全面的评述,可参见陈银娥著:《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研究》,中国金-海口企业网站建设www.hiSosi.com-融出版社2000年版,第34—41页;巴曙松著:《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 一 15页。
(未完待续) 声明:部分资料来自合作媒体及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上述言论承担责任。关键字: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失业率,凯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