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就是要建立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的外部环境监测机制以及系统的自学习机制,同时建立有效的知识获取接口。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的自组织特性是决定其运营活力与效益以及生命周期长短的重要属性。显然,一个自组织特性不良的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将会很快在外部环境的快速、剧烈变化中遭到淘汰。依据耗散结构理论,在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边界设置性能良好、数量充足的通道,建立有效的系统外部环境监测与负熵流摄取机制以及系统自学习机制,切实提升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的自组织特性,是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规划与设计人员时刻牢记并为之持续努力的主要目标之一。
如果说耗散结构论解决了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协同学则进一步解决了系统进化的内在动力问题,即系统各要素或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20世纪70年代,哈肯( ㈣如以各类开放系统所共有的“协同性”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各类开放系统发展演化的原因及其规律,并建立了协同学(吁肪咕出⑶)。协同学从系统演化的角度研究开放系统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其内部诸要素之间如何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进而在宏观上表现出新的、有序的自组织现象的内部机制和规律。
我们认为,协同学思想可为建立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的自组织机制提供两点指导:①改进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要素间协同特性,实现系统的整体序。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要实现和保持系统的整体有序状态以及实现系统的进化过程,不仅需要从系统外部环境中摄人负熵流,更需要系统诸多要素之间实现良好合作与协调,包括不同电子政务实施主体间的协同、政务知识链各结点间的协同、政务知识链与政府组织行政流程间的协同、电子政务实施主体与实施受众之间的协同、电子政务实施主体与政府组织内部环境间的协同等(其中电子政务实施主体间的协同最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整体有序,并进而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否则,只能是“整体等于或小于部分之和”。因此,建立并完善要素间的协同特性是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效率和有效性的内在保障。②以序参量为突破口促进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的演进过程。协同学的序参量概念和伺服原理表明发展最终取决于“慢变量”,即序参量。它是支配开放系统演进的真正动力。
对于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其生态环境即是其序参量。我们巳经谈到,知识具有环境依赖性,政务知识资源也一样,其价值创造与潜能发挥都需要有与其相配套的环境支撑。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型行政理念与模式,能否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不仅在于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的硬件设施性能髙低,更在于政府组织内部及其系统环境能否培育并提供适合其生根、发芽、成长的生态环境。电子政务生态环境的培育与营建主要涉及“人”的问题,其内容丰富、过程复杂,需要
(未完待续) 声明:部分资料来自合作媒体及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关键字:电子政务,协同,知识,系统,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