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组织管理与监控体制不健全的恶果,该另当别论。
简言之,电子政务市场环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电子政务实施与发展的效率和有效性。政府组织开展电子政务建设要对此给予足够关注,审视之、利用之。当市场环境成熟时,则要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市场中各实体的核心能力,充分实施“业务外包”,以社会实体的能力优势弥补己之不足,降低实施成本,提升实施效果;同时,亦可确保政府组织将主体精力能够投放到其“核心业务”领域。当市场环境尚未发育成熟时,政府组织要在政策措施等方面给予大力培育,积极促成电子政务市场的完善与成熟。
3.3.6信息资源环境
信息资源环境是电子政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外部环境组分之一。前文我们巳经探讨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电子政务实施的效益水平,最终是要评估在其电子政务高速公路上具体“跑的是什么车、车上拉的是什么货”。简言之,电子政务系统平台上的政务信息与知识资源的组织与管理效率和有效性对电子政务的实施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资源环境则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水之源、木之本”。
本体论意义上的信息资滤是对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运动状态与方式的客观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然而,真正能够用于指导人类生活与生产实践的信息资源与此并不相合。它是而且应该是为人们所感知并经过表述与组织的、对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的反映,亦即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资源。为此,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资源环境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环境。
作为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环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环境的认知主体既包括政府组织及其职员,也包括广大社会一般实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实体及其职员实际的信息资源环境优良与否,既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广泛社会主体的认知素质有关,也与各社会认知实体间的有机协作与整合程度有关。
在漫长的传统政务实施背景下,在信息技术革命发生以前的漫长岁月,广大社会实体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有限,并且其所认知和表征的信息资源大多通过纸质介质的形式加以存储和组织;社会实体间的沟通渠道陈旧、简单,大多只通过面对面沟通或书信沟通方式实现。如此,导致社会层次上的信息资源累积率不高,且整合性能较差,“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以至于不同社会实体间难以实现有效的协同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认知世界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彼此间的沟通渠道在不断丰富,沟通方式得到不断完善。如此,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累积呈现“爆炸”式增长样态,信息资源“电子化”进程
(未完待续) 声明:部分资料来自合作媒体及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关键字:电子政务,实体,环境,社会,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