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等。
相对于传统政务系统,架设在网络平台上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开放特性更为突出,潜在的破坏者群落更大,政务知识安全问题更为明显。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政务知识传播与共享应该而且必须是在组织知识安全框架约束下的受控行为,亦即谋求在知识安全前提下的广泛传播与充分共享。因此,建立组织知识安全框架是推进政务知识传播与共享的基础前提。
组织知识安全框架,指为确保既定组织的知识安全,在其实施知识传播与共享前,对组织的知识疆界 00 6(186 与岗位职权展开全面而深人地调查
与分析,将既定知识合适的操作权限与既定岗位上合适的知识主体对应起来,从而形成的“知识~权限-主体”三维指导架构,其概念结构如图6-2所示。依据该定义,可制定如下组织知识安全框架的构建策略:基于组织的行业特征、发展战略以及现实状况,对其既定知识疆界中的知识组分逐一进行安全级别界定,对组织员工与服务对象进行岗位属性评估与客户评价,进而在两者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访问权限映射关系,从而确保恰当的知识传递给恰当的人、恰当的人对恰当的知识具有恰当的操作权限。
经过有效知识集成后,政务管理系统中的知识具有不同粒度特性,
据息识识识体体链
图6-2组织知识安全框架概念结构
数据、信息、知识、知识体、知识体链等知识单元随着其粒度的增大,
与其相关的知识主体数目也随之变化。可采用“分级管理,多级控制”
的策略,对知识单元进行安全等级分级,对知识主体进行访问权限分级,并在两者间建立映射关系。具体讲,采取“分层定级、逐步细化”
方法对政务知识进行安全定级;以知识粒度为主线,从大粒度的知识体链开始对每一粒度层次以其所有知识要素最低安全等级作为其安全级别,以知识要素对应主体的并集作为其主体范围;对该主体范围内的员工以组织层次为主线,从政务管理职能部门(工作团队)开始直到职员个体,对每一层主体以其所有成员的最低知识权限作为该层主体对该知识的访问权限。如此分层展开,逐步细化,直到构成该知识体链的底层数据,然后从另一条知识体链重新开始。
需要说明的是,组织知识安全框架中知识主体层次上的“员工”具有抽象意义,描述的是岗位或角色;知识权限由低到高包括无权限、知悉权、修改权、
(未完待续) 声明:部分资料来自合作媒体及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关键字:知识,组织,主体,粒度,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