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性。
将低活性知识淘汰或休眠后,系统应用知识库不再保留该知识,从而降低了正常知识维护成本并提高了系统知识检索效率。休眠知识库只与系统知识进化子系统相连,不参与组织的当前知识运营。因此,休眠知识库的结构与规模问题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仅耗费系统的存储空间而已。如果进一步考虑到存储介质的应用效率问题,则仍需要对休眠知识库实施周期性(其周期应长于知识进化周期)排查。环境发展与演进的不可预测性越来越突出,如果其新的发展趋势导致与原本预期可能被激活的已休眠知识相匹配的环境特征根本不可能再现时,则应对该休眠知识实施彻底淘汰,即将其从系统休眠知识库中物理删除。
非编码知识进化策略。
由于非编码知识主要为知识个体持有,并具有高度的内隐性和不确定性,对其实施的进化操作难以实现量化描述与控制,只能作定性的策略上的促进与激励。虽然非编码知识可以应用劳动价值理论和效益分成模型进行粗糙价值评估,然而其评估结果对非编码知识进化的指导意义却远非对编码知识进化那样具体、直接和有效。原因在于,非编码知识表现为知识个体自身的能力、经验以及价值取向等,是一种未经格式化的“模糊”知识;其进化主要通过渐进的学习、思考、完善或者遗忘过程实现,不像编码知识进化那样可以通过活性门限控制方式“突变”完成。非编码知识的进化主要是个体行为,是持续、渐进的过程。
知识个体非编码知识的进化有助于其自身素质的提髙,进而有助于组织人力资源素质的改善。施琴芬等人从非编码知识的特征出发,主张建立主客体互益的合理机制促使组织与员工在非编码知识进化中共同受益,从而间接促进非编码知识进化。我们主张,组织要以系统的眼光制定方便和激励知识个体学习行为的有效措施。实际运作中可采取如下策略积极促进非编码知识进化:其一,加强组织内基础设施建设,为员工提供便捷的信息与知识获取通道;其二,营建学习型组织文化,提高员工的学习热情;其三,建立和完善知识贡献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学习动力;其四,开展带薪培训,建立并维护好组织知识社区,扩充员工知识摄取来源。需要指出的是,知识贡献激励机制是面向整条知识链的,其奖惩措施中对黄牌员工的周期性知识成果测试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便是对员工非编码知识进化的有力督促。
7.2.5政务知识进化子系统
综合上述,可得政务知识进化子系统模型,如图7-11所示。该模型基于系统工程思想,涵盖了政务知识进化子系统完备的要素与过程。其坚持集成化、智能化建模原则,将非编码知识进化与编码知识进化相集成,将不同视角的多种知
(未完待续) 声明:部分资料来自合作媒体及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关键字:知识,进化,编码,休眠,子系统